作者:perosi
嚶鳴合唱團一向以促進澳門音樂文化為宗旨,在多次演唱會的節目表中有納入本土的合唱作品,而有計劃及系統地推廣本土合唱作品則始於二零零五年六月五日舉辦的“區師達神父作品音樂會”,此後兩年先後舉辦“林樂培聖樂合唱作品音樂會”及“澳門本土合唱作品音樂會”,今年則再接再勵舉辦同類型的音樂會並聯同澳門高等校際學院發行本唱片。
所謂本土作品是指由澳門人或曾在澳門生活的外地人所創作的作品。 其實,本澳的西方音樂早於四百年前隨天主教傳入而獲得發展,與音樂分不開的天主教會在澳門除傳教外,也致力於培育音樂人材,其影響頗深遠。 遠的不說,二十世紀的高約瑟主教(D. José da Costa Nunes)曾外聘兩位音樂家來聖若瑟修院教授音樂和領導音樂活動,應聘的是意大利籍神父馬炳靈(Ferdinando Maberini)和奧地利籍神父司馬榮(Guilherme Schmid)。 他們在澳門期間,在工作之餘應各種需要尤其為禮儀寫作了大量而優秀的合唱作品(可惜一部分已遺失), 且留存至今。 他們的培育工作對澳門的音樂承傳影響至深。 繼他們後的出色創作人有馬炳靈的嫡傳弟子顏儼若神父,以及司馬榮的學生區師達神父和林樂培,區師達後來赴葡深造,林樂培則往美加攻讀,兩位的作品和成就獲國際認同;司馬榮的學生還有林家駿、莫慶恩、鄧思恩、劉志明等神父和羅保。此外,在澳門亦有一些創作人,如伍星洪、林平良、黃卓威等。伍星洪曾向區師達神父學習, 林平良和黃卓威是伍星洪的學生,他們雖非在修院學習,但卻有脈絡的關係,伍星洪亦承認深受區師達神父影響。
藝術創作是一個城市的一種內涵,這種內涵顯出城市的真貌。而相關的工作如保育、搜集、研究、整理、出版、推廣及鼓勵創作等在澳門尚處於步階段,在這背景下,本唱片更顯出它的意義和價值。
本土合唱作品經演唱而顯出其生命力的同時,參與演唱的人的自我價值也得到了提升,獲得自我認同感、成功感及加强對澳門的歸屬感。為發揚澳門本土聖樂傳統的事工,隸屬澳門高等校際學院並位處歷史名勝──聖若瑟修院的基督宗教研究學院和聖若瑟基督宗教研究中心,一致支持發行本唱片。作為一所大學,澳門高等校際學院致力帶動藝術保全及創作的工作;而學院與嚶鳴合唱團合作標誌兩團體實現並拓展我們的共同願望。